广大要闻

彭湃烈士孙女彭伊娜谈信仰的力量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0-09 10:16       点击数:

    本网讯 10月8日下午,我校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教育辅导报告会暨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邀请彭湃烈士孙女彭伊娜作专题辅导报告。校领导、全体中层干部、师生党员代表共500多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校党委书记屈哨兵主持。

“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战士彭湃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

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彭湃面对死亡也可以这样大义凛然?“是信仰的力量!”彭伊娜以“信仰的力量——彭湃先烈生死于理想的一生”为题,深情讲述了彭湃烈士无私无畏、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

 

放弃优越家世 毅然选择信仰

彭湃出生于富庶人家——“每年收入约千余石租,共计被统辖的农民男女老幼不下千五百人”,又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生。富家子弟,名校海归,可谓前途无量,却一心投入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为大多数人谋利益。

 

他烧毁自家田契,对农民说:“耕者有其田,从此以后,彭家的租谷一升一合归还农民兄弟享受,农友们不要担还给我。”

他创建农会,“谋求农民生活的改造,谋求农业的发展、谋求农村的自治、谋求农民教育的普及”。

他说:“生在较富的人家,受教育机会比别人多些……他就应该比别人的觉悟更彻底些,更猛快些!”于是他坚定信念,东渡日本去留学,寻找救国救民的良方。

留学海外 寻找救国救民的良方

1917年初,彭湃东渡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经济系攻读政治经济专业。他曾说:“我选定此专业,为的是将来研究我国政治经济,秉志改革。”

他不断对比西方各种经济、政治学说,选定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将变革中国社会作为毕生献身的理想及事业,是科学共产主义信仰者。

1921年,彭湃带着一腔热血回到祖国。看着积贫积弱的中国,他迫切渴望改变这种现状。他意识到:“不是只有信仰就足够了,我们要努力去做实际运动。”于是,他回到家乡,担任海丰教育局长,渴望从教育入手变革社会:他积极推广农村教育、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办女子学校、成立劳动者同情会……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是其信仰的出发点

日本农村革命实践让彭湃对无产阶级革命有了深刻的认识: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农民的参与是断不能成功的。他坚定地说:“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是我们信仰的出发点,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

他毅然决然辞去教育局长一职,决定深入农村,发动中国绝大多数的人。1922年6月,他孑身一人,深入乡村,探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农村的革命实践。但是作为富家子弟、高级知识分子的他与农民之间有着深层的隔阂,但“面对人民群众,彭湃将自己放得很低很低”。他脱下西服,换上布衣,到土地上和农民一起劳作,直到他当着父老乡亲的面烧毁自家田契,才真正被农民接受与信任。

他创建农会,办免费教育、办农民医药房、帮农民去打官司、带领农民抵抗苛捐杂税……仅仅一年时间,农会规模从六个人扩大到全广东省,覆盖面达100万人之众。

舍身忘己 为信仰赴死

1929年8月24日,彭湃因被叛徒出卖被捕于上海,面对死亡,他在法庭面前说“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一周后,被敌人杀害于上海龙华监狱。

彭湃对信仰的坚持和毅力,改变了家人,也成为这一理想的支持者,追随者,和奋斗者,从此几代人为他所选定的信仰前赴后继……连同他,大革命时期彭家共有七位亲人英勇就义,最小仅有17岁。

是什么样的信仰,让彭家人愿意前仆后继投身革命事业?彭伊娜认为,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初心,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彭伊娜建议党员们要更加珍惜前辈们郑重选择的信仰,谨记共产党人的出发点,践行信仰的魅力,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守信仰,让信仰彰显光辉。

(供稿:学生记者 谌雨 沈楠等 摄影:张彩敏 刘泳琳  编辑:杨春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