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滨兴院士:永远追求人生导数恒正
方滨兴,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现任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网络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首席科学家、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中国标准化协会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委员会主席。
他是中国信息安全界的权威人物,45岁时就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当时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之一。他曾任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长,是中国长城防火墙主要设计者。
方滨兴在很多场合提到过自己的导数理论,“我认为人生有三种状态,一种是导数为负,走下坡路;一种是导数为常数,原地踏步;另外一种是导数为正,每天在进步。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导数大于零,而不是常数最高。一个人要留意自己的导数,有一天如果你找不到导数了,你就换一个地方。”
“人的一生一定要丰富多彩”,方滨兴多次提到这句话,并勇于去探索新的领域,迎接未知的挑战。2017年7月,他到了广州大学,开始了又一轮导数恒正的拼搏人生。
理科尖子生的学术传奇
1977年,中国570万考生走进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方滨兴便是其中之一。
这位理科尖子生痴迷数理化,喜欢捣腾无线电和收音机,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是意料之中的事。他不负众望,以358分的高分被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录取。
那年清华大学的录取线是309分,实际录取最低分是317分。方滨兴对成绩预估的偏差,导致自己与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擦肩而过。
“但是,我必须确保考上大学,这样我的户口迁出之后,才能让下乡的姐姐回到我父母身边。清华大学在黑龙江招9人,而哈工大则招200多人,当年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是先填志愿后考试。父母都认为报清华大学风险太大了,劝我不要冒这个险。我听从了家人的安排。”回忆起当年的高考,方滨兴的语气中仍透露出一丝遗憾。
就这样,17岁的方滨兴与清华大学擦肩而过。为弥补这个遗憾,4年后,方滨兴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84年,硕士毕业的方滨兴回到哈工大任教,开始了他15年的任教生涯,期间他取得博士学位,打下了扎实的学术功底,在科研的道路上勇攀高峰,成为了学界传奇。
27岁担任全国青年计算机学术会议主席,29岁评上副教授,32岁评上教授。1990年,进入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后流动站,在著名计算机专家慈云桂、胡守仁的指导下,获得了多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1999年,方滨兴成为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2005年,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方滨兴看来,这些成绩都是那个时代给他的馈赠。“在那时,广阔天地摆在我们面前,任由我们开拓驰骋,大家都很有闯劲和拼劲。”他还戏称自己是个“土博士”,没有国外进修经历,但好在“所就学的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都是国内同类专业中的顶尖学科”。
采访中,方滨兴多次谈到恩师胡守仁,称其“人谦和,非常敬业,极其热爱国家”。而在方滨兴的学生、我校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田志宏看来,方滨兴身上同样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和使命感,“方老师是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人,他和我们强调最多的就是使命感。”
无论是在企业还是高校,都要有使命感,都要为国家做事情,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是方滨兴一直坚守的信念。“国家防火墙、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的六论、网络主权和网络安全领域的武术法则”,方滨兴的学生将其学术成果总结归纳为“四大发明”。“方老师这每一件都是从国家层面考虑问题的,‘四大发明’就足以体现出其强烈的家国情怀”,田志宏说。
为国家培养更多网络安全人才
担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期间,亲民和勤奋让方滨兴深受学生欢迎。他曾向全校师生公布个人邮箱,师生有任何问题和困难可以直接找他。刚开始,他每天收到上百封邮件。北邮的同学不论是反映宿舍供暖的,还是投诉办事程序的,都能及时得到回复,方滨兴“每信必回”的作风在学生中广为人知。
有次,一名学生在图书馆丢失了数码相机。报案后,学校保卫处无法查到监控录像,学生提出异议,于是将这一情况反映到校长那里。方滨兴知道后,从自己家里拿了一台全新的相机给学生,并转告学生,学校已经尽力了,但校长还是要更尽力才是。曾经也有学生因交不齐学费无法按时毕业,方滨兴借给这位学生1万元现金,解了燃眉之急……
很多人对方滨兴的做法表示不理解。但在他看来,学校里所有的问题都要有人解决,而他正是最后的担当者,他的担当与责任,足以表现出学校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了。“权力最大的人去支撑权力最小的人,只有这样,权力才有意义。我会对学校中层干部比较严格,甚至苛刻,因为他们手中握有权力,我要‘死死’盯着他们,监督他们用好手中的权力。在学校,学生是最弱势的。作为校长,我必须要支撑学生。”说到这里,方滨兴的语气十分坚定。
方滨兴时常和学生说,他就是学生们的后墙,后墙不会倒。田志宏回忆到,在一次紧急任务中,方滨兴凌晨12点布置了任务。田志宏一行人熬夜做好之后回复给他,早上起床一看手机,方滨兴凌晨三四点针对提交的任务及时做了反馈。“方老师有形无形地给予我们很多,我们每个人对他的评价都不一样,但本质都是一样的。”
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网络安全人才,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专门成立了以方滨兴名字命名的“方滨兴班”(简称方班),主要围绕几个方向开展人才培养,分别是网络安全研究、物联网及安全研究、大数据及安全研究、先进计算技术研究。今年,方班正式招生,招生情况非常火爆,进入初试分数线和最后的录取比例为10:1。
在方班,方滨兴将亲自为学生授课。他说自己会更注重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希望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师资队伍和平台,培养更多服务国家的一流网络空间安全人才。
方班学生拜热哈提因为普通话讲得不够好,一直缺乏自信。但方滨兴就看中了他积极的态度,如今拜热哈提在方班中越来越自信,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方班学生钟楠宇提到,方院士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多学习的机会,如北京CTF冬训营、腾讯战队先进人才指导学习等等。“方班预备班组建后的每一天压力很大、很具挑战性。但在这里,我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每一天过得都很充实。”在方班,大家带着年轻人的冲劲,跟在方滨兴身后努力奔跑着。
建设最安全的国家网络空间
建设最安全的国家网络空间是方滨兴毕生的追求。此次来到广州大学,方滨兴以广州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为平台,继续国家网络安全事业,广州大学正是他事业切实推进的基点。
方滨兴加盟广州大学后,很快就组建了30多人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成立了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围绕网络安全、攻防对抗、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及安全、透明计算及应用等方面,大力推动网络空间技术人才培养及先进技术与产业的合作。
在方滨兴的牵线搭桥下,广州大学先后与安天、合天智汇、腾讯、360、安恒信息等国内知名安防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并与广州市开发区共建数据安全学院及数据安全科技孵化基地。
在广州大学今年新增学位授权点名单中,网络空间安全更是一举拿下博、硕一级学科点,成为学校学科建设的一匹“黑马”。
“广州大学有这样的师资团队,就应该拿下这样的学科话语权。”方滨兴认为,培养网络安全人才是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最高议程,“我们要培养更多的国家队后备军”。
对于研究院的未来发展,方滨兴有一个宏大的谋划布局。“我们的目标是跻身国家队,力争使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成为世界一流学科。”要在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实行学术、指南和市场“三个驱动”并跑。
什么是学术驱动?“就是要打出我们的品牌,如大家一说物联网搜索,首先想到的是广大推出来的;一说人工智能安全,还是广大的……很牛吧?”方滨兴想象并模仿若干年后学校学科建设成果被为人们称道时的场景,让人见到了一位学者风趣的另一面。“这就是学术名片,意味着宁可自己掏钱也要干。”
指南驱动,就是要根据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国家发布的项目指南去开展学术研究。另外,学术创新和科学研究不能脱离市场,要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将市场和学术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努力闯出一条新思路。
对话方滨兴院士
学生记者:当前信息安全领域呈现人才供不应求的状态,您认为网络安全人才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呢?
方滨兴:现在的学生有些可能会实践与理论脱节。一个博士,写了很多文章,但可能一个攻防都不会做。而一个很厉害的黑客,可能一篇文章都写不出来。所以我经常和学生强调:不能光有理论,更要有实践。
我的理念是对学生绝对不能束缚,也不要去被束缚,我不去看你的成绩,我要跟你交流,观察你反应的睿智程度。我从来不面试有标准答案的题。你的回答要给我一个我可以说:“好啊,这个答案挺有意思的”的理由就可以了。
学生记者:您作为高考恢复之后首届大学生,对国家有一种特别的感恩情结。您身上能够体现出对国家热爱的大师风范,您认为我们大学生应该怎样去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
方滨兴:我们那个年代缺失太多,也相对封闭。但我现在看到了大量的导数,国家一直在进步,我们感到很满足。很多人出了国,绝对值很好。但我认为在一个有导数的国家才是最幸福的。现在很多学者从国外回来,在我看来,一个原因是报效祖国,还有一个是在国外看不到导数,而在中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学生记者:您提过要用玩电子游戏的劲头去做学术研究,这是您对学生的一种要求吗?
方滨兴:我认为网络安全这件事不能纸上谈兵,连基本的攻击能力都不具备,你说你懂网络安全,其实还是不足的。你可以把这个网络攻防当作一个游戏,做了第一层过关再去做第二层,做了第二层过关再做第三层,不断闯关得分,这就是像玩游戏那样去做攻防实验。这样用玩游戏的时间,最后成为攻防高手。我过去老跟学生说,人的时间是拿来投资不是拿来消费的,熬了夜最后没有投资,这是很可惜的事情。
学生记者:记得您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的一生一定要丰富多彩”,您在回顾自己人生的时候会用一些什么词语来评价自己的经历呢?
方滨兴:我的人生格言里,第一个叫举事为先。我想让学生去做的事情,我会先去做,不懂的东西因为我做了,我就知道他们做起来难不难。第二是开拓进取。要敢于创新。很多时候,学生们胆子不够,很多东西都不敢说,我就会去引导他们。这也是我的一种人生态度,要敢于去相信自己。第三是待人以诚。我的团队特别愿意与我合作,因为我是用诚心来对待他们的。
(采写:林泳淇 陈燕 钟宝莹 刘婧妤)